缘起
说起科幻这个词,最先在我脑海中闪现的便是鼎鼎大名的《星际穿越》,这部电影于2014年上映,当时由物理老师极力推荐去电影院看了,我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:视觉效果真棒,情感真温馨,Emmm,我怎么看不懂啊。《星际穿越》可以说是一部及其硬核的科幻片,片中的黑洞、多维空间都是由扎实的物理理论支持的,这里我就不展开叙述了。
总之,正是因为《星际穿越》这部影片,让我感受到了物理的美妙、科幻的美妙。但说实在话,平平无奇的我实在对于一个个冰冷的物理公式不感兴趣呀,不然我说不定就转专业了(调皮.jpg)。因此,我步入了科幻电影的坑,从此一发不可收拾,陆陆续续看完了《盗梦空间》、《明日边缘》、《降临》……
科幻小说
随着一部一部电影的渡过,我发现我终于剧荒了,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科幻小说。说起科幻小说,必定绕不过刘慈欣。严峰对刘慈欣曾有这样的评价:
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拉到了世界级水平。
我个人是觉得刘慈欣笔下所描绘的世界有着一种梦幻的浪漫,一种我们理科生的浪漫,他的多部小说《超新星纪元》、《乡村教师》、《球状闪电》….尽管描述着不同的世界、不同的宇宙,但我却觉得,他们是出于一种平行时空,有一种莫名的联系,这种感觉很美妙。
当然说起刘慈欣,那必然离不开他的代表作,大名鼎鼎的《三体》。对《三体》评价的高赞我这里就不多说了,我只讲一讲我读《三体》的过程。最开始接触《三体》便是因为这部小说的评价挺高,身边的同学也推荐我读,于是乎,我便翻开了它的扉页。但不知是何种原因,当时的我对于第一部书中所描述的时代背景不是很感兴趣,看了一个小时这本负有盛名的书就被我放在一边了。奇妙的是,当我合上《三体》,摆放在它旁边的一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,我依然还记得它在图书馆二楼47架B面-3(如果我没记错的话,hhh),它是我真正意义上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《白垩纪往事》。它大概讲述的是蚂蚁与恐龙两个族群之间的故事,我比较喜欢其中一句:
这两个物种刚刚燃起的智慧之火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渐渐熄灭,就如同在它们之前和之后的无数物种曾经有过的那样,只是地球历史的漫漫长夜中闪现的两点转瞬即逝的萤光。
在时间长河面前,一切生物都显得如此渺小。它激起了我对科幻小说极大的兴趣。
总而言之,当时看完刘慈欣的一系列作品后,我真的是觉得这个人太厉害了,想象力如此丰富,应该是个80后或者90后吧,后来当我发现大刘竟然是位60后的时候简直是大跌眼镜。实在难以想象如此宏伟的三体宇宙、如此深邃的思考、如此宏大的精神世界竟然是由一位长者所创造,这颠覆了我对于长者创造力、想象力缺乏的刻板印象。
喜欢的句子
“我更喜欢晚霞。”
“为什么?”
“晚霞消失后可以看星星,朝霞消失后,就只剩下……”
“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。”
“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是合理的,没必要相互理解。”
——刘慈欣《朝闻道》
聊一聊科幻与科学
科幻本质上是依存于科学的,是将现有的前沿科学知识通俗化的表达,亦或是在现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而产生的。科学是科幻的土壤,两者是密切相关的。谈起这个,有必要说一说科学家了。
其实我以前也一直觉得科学家的思维是理性的、是很有逻辑的,而科幻作家是及其富有想象力、创造力的。直到我从事到科研工作中去,才发现,科研工作者如果没有足够的想象力、创造力,没有那些crazy idea,他们就谈不上科学家,只是他们一直在钻研最前沿的科学问题,没有时间、精力将它们以大众所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,而要了解这些美妙的想法,我们可能需要在他们的论文中发现了。(这又让我联想到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+_+,算了这也太发散了)
如果科幻文学有一天灭亡了,可能是因为科学技术。
–刘慈欣
如果科学技术突然飞速的发展,科幻文学中的东西还不如现实中的科技致命,那么还会有谁看科幻电影、小说呢。哈哈哈,比如突然外星人给与人类先进的技术。。。。
所以,其实我也十分敬佩这些从事于一线的科研工作者,虽然我了解国内目前的科研环境是如何的,但我也依然相信其中不乏有持之以恒、致力于突破知识极限的科学家,十分倾佩这些知识分子。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继续深造,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,但虽不能至,吾心往之。
高山仰之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
–《诗经·小雅》

